别再乱买耳机了!先搞懂影响声音表现的 6 大因素

时间:2025-04-11 浏览:139

影响一款耳机声音表现的产品因素都有哪些?它们又是如何塑造出不同的声音听感的?


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!



耳机声音的核心要素


耳机的声音表现,本质上是对声音信号从解码、传输到最终还原的全过程控制。


这个过程涉及硬件设计、材料科学、声学原理等综合作用。但是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核心要素:


1.振膜:声音的“心脏”

振膜是耳机发声的核心部件,它的材质、形状和尺寸直接决定了声音的细节表现。


当电流通过线圈时,磁场变化带动振膜振动,推动空气产生声波。


材质:常见的振膜材料包括塑料振膜、金属振膜、纸质振膜等,也有一些高端耳机,如AIAIAI TMA-2 采用生物纤维素振膜。


生物振膜重量相对轻、韧性好,瞬态响应和动态表现非常好,且由于使用的是有机物,声音也会更柔和耐听。


尺寸:振膜越大,理论上低频表现越强劲,但如果过大,除了会增加耳机的体积和重量,还会因为分割震动,带来严重的失真。


一般来说,头戴式耳机振膜的黄金尺寸是40mm,既能有效保证低频下潜,又不会产生过多失真,对驱动与电路设计的要求也更友好,同时可以实现声音与重量的平衡。


2.驱动单元:声音的“引擎”

驱动单元类型直接影响音色风格:


动圈单元:通过线圈和磁铁驱动振膜,音色温暖自然,适合流行音乐,AIAIAI TMA-2全系都采用了动圈设计


动铁单元:体积小、解析力强,常用于监听耳机


混合单元:结合动圈和动铁,兼顾低频与高频表现。


3.声学结构:声音的“舞台”

耳机的腔体设计和耳垫材质决定了声场的宽度、隔音效果以及声音的“空间感”:


封闭式结构:隔音效果好,但声场相对较窄;


开放式结构:声场开阔,但隔音效果一般;


耳垫材质:耳垫材质也会影响声音,但更直接影响到佩戴的舒适性。



看不见的影响因素


1. 频响范围:声音的“光谱”

频响范围表示耳机能还原的最低到最高频率。

但需注意:

频响曲线:平直的曲线更接近原声,一些耳机型号也会有意增强低频或高频以满足特定需求;


人耳局限性:人类听觉范围约为20Hz-20kHz,超出此范围的频响很大程度无法直接影响声音听感(注:而在音乐制作过程中,超出这一范围的声音会对最终成品声音产生影响,这也是很多插件支持过采样的原因之一)。

【TMA-2 DJ Wireless 无线耳机频响曲线】


2. 阻抗与灵敏度:驱动力的“门槛”

阻抗:阻抗越高,越需要专业设备驱动

失真率:越低的失真率,越能保证声音纯净度

3. 无线传输:看不见的“音质杀手”

蓝牙耳机的音质受编解码协议影响极大:

SBC/AAC:压缩率高,音质损失明显

aptX HD/LDAC:支持高码率传输

Wi-Fi传输:一些蓝牙产品尝试通过Wi-Fi提升码率,但功耗和体积仍是挑战


值得一提的是,AIAIAI的W+Link在保证音质的基础上,提供超低的延迟,彻底打破了无线音频传输的僵局:



利用模块定制声音


AIAIAI的TMA-2系列被誉为“耳机界的乐高”,其模块化设计彻底颠覆了传统耳机的固定形态。


通过更换组件,用户可自由调整音质、舒适度甚至场景功能,完美诠释了“个性化音频”的理念。

AIAIAI

模块化如何改变声音

扬声器单元(S系列):通过更换单元,即可在“轰隆隆的低音”和“细腻的古典乐”之间无缝切换。

S01 ·声音均衡

生物纤维 40 mm振膜,减少失真并提高透明度,经过调校,可获得平衡、准确的声音。


S02 ·强劲低音

在40mm生物振膜的基础上,加配了内部通风口,可实现清晰有力的中低音。


S05 ·声音细腻

同样采用40mm生物振膜,可呈现更清晰的高频细节、更明显的中音、更好的动态和更自然的音色。


S10 ·蓝牙 ·声音细腻

蓝牙® 5.0,播放续航超 40 小时,配备双麦克风。与S05一样,属于声音细腻的扬声器单元。


耳垫(E系列):不同材质的耳垫甚至会改变声音的共振特性,相当于给耳机“换声学滤镜”。

E02 ·贴耳式 - PU皮革

柔软的贴耳式记忆泡沫耳垫,外覆 PU 皮革,厚度和材料可实现高隔音效果和富有冲击力的声音。


E04 ·包耳式 - PU 皮革

柔软的包耳式记忆泡沫耳垫,外覆 PU 皮革,厚度和材料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和出色的隔音效果,搭配低音增强属性,带来更温暖的声音和强劲的动态效果。


E08 ·包耳式 - Alcantara®材质

超柔软的包耳式记忆海绵耳垫,覆以美观、实用且二氧化碳中性的 Alcantara® 材质,佩戴舒适,是长时间聆听的理想之选,提供宽敞、开放的声场,隔音效果低。


E10 ·贴耳式 - REPREVE®材质

贴耳式记忆海绵耳垫,覆有 REPREVE® 材质,这是一种柔软、轻盈、舒适的高性能材料,突出中音细节,带来均衡的音质。


头带(H系列):头带直接影响佩戴的舒适度,或是否搭配无线传输功能。

H01 · 纤细轻巧 - PU泡沫

纤薄轻巧的聚碳酸酯头带,配有柔软耐用的 PU 泡沫衬垫。


H02 ·坚固耐用 - 高级尼龙

采用高级尼龙制成,坚固耐用,压缩成型的硅胶头垫,抓握更舒适,清洁更方便。


H03 ·高舒适度 - PU皮革

配有记忆泡沫,头垫覆盖有 PU 皮革,适合长时间佩戴。


H04 ·高舒适度 - 超细纤维

配有记忆泡沫,头垫采用超细纤维覆盖,适合长时间佩戴。


H10-X01 · W+ Link - 超低延迟

通过 W+ Link 连接实现无线传输,具有超低延迟和无压缩音频,还支持蓝牙® 5.0 和有线音频。


连接线(C系列):连接线除了形态和尺寸的区别,也会对音质产生一定的影响。

C01 ·直线 - 1.2米 - 带麦克风的遥控器

1.2米黑色热塑性直线,配备一键式线控和内置麦克风,兼容大多数智能手机。


C02 ·盘绕线 - 1.5米 - 带转换头

1.5 米黑色热塑性盘绕线,表面柔软。可延长至 3.2 米。非常适合 DJ 或小型工作室使用。配有 1/4 至 1/8 旋入式转换头。


C05 ·直线 - 1.5米 - 带转换头

1.5米黑色热塑性直线,表面柔软,附带1/4转1/8螺纹转接头。


C15 ·直通 - 1.5米 - 三芯 hi-fi

1.5米黑色三芯高保真直线,经久耐用,降低磁场和射频干扰。附带1/4转1/8英寸旋入式转接头。

C17:C01荧光绿版

C18:C02荧光绿版

C19:C05荧光绿版



科学与艺术的平衡


从振膜的微小振动到模块化设计的宏大理念,耳机的声音表现既是物理规律的精密计算,也是对人类听觉感知的深刻理解。


AIAIAI TMA-2系列的诞生证明,将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相结合,我们完全可以打破“音质玄学”的桎梏,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“声音设计师”。


或许在未来,耳机不再只是听歌工具,而是融入智能生态的个性化听觉终端——而这,正是科技与人文交织的终极浪漫。